http://jiangxi.hteacher.net 2024-10-21 14:49 江西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2.请依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教学要求,为《声声慢》这首词,设计一个完整的教学方案。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参考答案】
课题:声声慢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并通过作品初步了解其创作风格。
2.通过诵读、品味诗歌语言,体会叠词所达到的抒情效果。
3.品味分析意象,把握思想感情。
4.在词的艺术境界中提升自己的人格,净化自己的心灵,培养丰富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沉重复杂的“愁”。
教学难点:
体会李清照这首词所表现出来的艺术风格及其思想情感。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情感
课堂初始,教师动情讲述:梁衡在他的《乱世中的美神》一文中写道:“李清照是因为那首著名的《声声慢》被人们所记住的。……当我们穿过历史的尘烟咀嚼她的愁情时,才发现在中国三千年的古代文学史中,特立独行,登峰造极的女性也就只有她一人。”为何李清照和她的《声声慢》会得到如此高的评价呢?今天,请大家和我一起走进《声声慢》,走近李清照,来感受这位饱经风霜的女词人晚年的别样情思。
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师生交流作者资料:
李清照(1084-约1155),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山东济南)人。婉约派代表词人。有《漱玉词》等著作传世。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李清照的词前期多写大家闺秀的生活情趣、闺怨离愁;后期的词一改其前期清新明快的词风而充满了哀婉凄凉,多写其悼亡之悲、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解决字词
1.自主探究:学生自读,读准字音,对不懂的词句借助工具书或与同桌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检查反馈:教师根据交流情况正音、析字形,引导学生理解字词含义。如次第:光景。
(二)了解内容
1.学生听录音朗读,把握节奏、重音及感情基调。
2.教师指名学生朗读,师生对其朗读进行适当点评。
3.提问:从这低沉、凄楚、悲凉、哀怨的倾诉中,你能听出女词人诉说了什么内容吗?
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这首词,试着用词中的一个字概括。
明确:愁。这个“愁”可以说是全词的词眼。
过渡:现在,请大家带着我们初次听出的愁,听出的凄楚与悲凉,齐读《声声慢》,试着进入词作中去感受词人的“愁”情。
三、研读课文,深入分析
第一:意象探究
1.提问:本词开头一句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可否换成“寻觅,冷清,凄惨”?为什么?
要求:学生对比阅读,思考交流。
明确:不能。使用叠字,渲染出一种凄凉、萧条的意境,增强了音乐感。这个开端很好地统领了全词的内容,“寻寻觅觅”表现了作者由于远离故乡、漂泊异地而产生的一种前途渺茫和孤立无援的失落感。“冷冷清清”描写了她在丈夫去世后,只身度日的孤单、清苦的生活状况。“凄凄惨惨戚戚”则是对自己内心情感的直接抒发——她此刻已是人到晚年,身体衰弱,情绪低落。作者用这七组叠字,从精神状态到生活处境,再到整个内心世界,层次清晰地概括了靖康之难以后,她的不幸经历和生活状况以及在身体和情感上所受到的摧残。
2.提问: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当作者带着满眼的忧愁来观察周围的事物时,“物皆着我色”,请问作者在词中选了哪些意象来表现她的愁呢?
要求:学生找出词中意象,举手回答。
明确:淡酒、晚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
3.提问:词人为什么要选择这些意象来抒写自己的“愁”?
要求:小组合作探究交流,教师展示示例与点拨。
(1)三杯两盏淡酒
提问:为何说是“淡酒”?难道李清照酒量了得?
要求:学生联系学过的诗词中的“酒”意象,思考讨论。
明确:并非酒淡,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一个“淡”字表明了作者晩年生活的凄凉惨淡。
(2)怎敌他、晚来风急!
提问:怎么理解“晚来风急”?秋风渲染了什么情绪?
要求:学生回想有关“秋风”的诗句,讨论作答。
明确:“晩”既可指晩上,也可指晩年,自喻晩年的凄苦悲凉。用秋风渲染愁情。
(3)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提问:为何说雁是旧时相识?在李清照的哪首词中也写到雁?李清照看到大雁南来北往,伤心些什么呢?
要求:学生结合李清照的《一剪梅》,对比分析。
明确:秋天大雁由北向南迁徙,李清照南下避难,所以觉得大雁旧时相识,在《一剪梅》当中写过:“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大雁尚且能按时南来北往,而自己却漂泊困顿,寄寓他乡。以前尚可鸿雁传书,现在丈夫已死,家人疏散,就算有千言万语,也无人可托,无处可传,内心已满驻绝望。
(4)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提问:黄花是什么花?黄花象征什么?
明确:黄花就是菊花。李清照看到黄花的凋落,想到自己飘零的身世,憔悴的容颜,更是愁上加愁。
(5)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提问:“梧桐”“细雨”在一起通常象征什么?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要求:学生联系旧知,分析手法;发挥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来描绘意境,注意情景结合。
明确:“梧桐细雨”象征着哀伤、愁思。这里运用了白描的手法。白描就是用极为简省的语言来勾勒事物,抒发情感。窗前的梧桐树又飘下了几片枯叶,沉沉的夜幕里,偏巧这时又淅淅沥沥地下起了小雨,难道上天也在忧愁哭泣?“滴滴答答,滴滴答答”的雨声,对于伤心的“我”来说,不仅是打在窗前的梧桐叶上,也仿佛敲在“我”那颗破碎的心上。
小结:我们刚刚分析的这些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意象,把词人的愁形象化、生动化、具体化了,无字写愁,却处处惹愁。
师生合作诵读:师引读,男生、女生各一人领读,全班齐读,体会凄美淡然的意境。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欣欣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