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河北 湖北 湖南 海南 黑龙江 江西 辽宁

江苏 吉林 宁夏 内蒙古 青海 山东 陕西 四川 山西 上海 深圳 浙江 天津 新疆 云南 西藏

幼教招聘:理论综合第二篇第二章第一节幼儿感知觉的发展

http://www.hteacher.net 2016-12-29 17:53 教师招聘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四、幼儿知觉的发生发展★★★

(一)空间知觉

1.方位知觉

方位知觉是人们对自身或客体在空间的方向和位置关系的知觉。3岁幼儿已经能正确辨别上下方位;4岁幼儿开始能正确辨别前后的方位;5岁幼儿开始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方位;6岁幼儿虽然能正确辨别上、下、前、后四个方位,但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的能力尚未发育完善,要到七八岁后方能掌握。方位知觉的顺序是:上、下、前、后、左、右。方位知觉的发展早于方位词的掌握。

2.深度知觉

又称距离知觉或立体知觉。它是个体对同一物体的凹凸或对不同物体的远近的反映。视网膜虽然是一个二维的平面,但人不仅能感知平面的物体,而且还能产生具有深度的三维空间的知觉。测定婴儿深度知觉的方法有视崖实验和视刺激逼近。视刺激逼近方法测定的结果是当一个物体或影像以一定的速度向其逐渐逼近时,2—3个月婴儿有保护性闭眼反应,4—6个月婴儿有躲避反应。幼儿不熟悉“近物大、远物小”和“近物清晰、远物模糊”等感知距离的视觉信号,把远处的树看做小树,把近处的树看成大树。为了促进幼儿距离知觉的发展,教师可以交给他们一些判断远近的线索进行绘画,同样大小的物体,在近处的要画得大些、清晰些,远处的物体要画得小些、模糊些;还可以结合实际动作进行,用手比一比,用步量一量,并结合目测进行。

3.大小知觉

大小知觉是头脑对物体的长度、面积、体积在量方面变化的反映。它是靠视觉、触觉和动觉的协同活动实现的,其中视觉起主导作用。大小知觉的训练可以从1岁半的幼儿开始。首先,可以给幼儿看一些图片,图片上画着两个物体,这两个物体形状、颜色相同,大小不同,如大碗、小碗,大皮球、小皮球等。大与小的比例差别要大一些,便于幼儿初学时印象深刻。待幼儿有了初步的大小概念以后,再逐步增加比较的难度,如形状相同,颜色和大小不同;形状、颜色、大小都不同等。在游戏中要求幼儿说出哪个物品最大,哪个物品最小。

4.形状知觉

物体形状特性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就是形状知觉。幼儿辨认平面形状的能力随年龄增长而提高,幼儿辨认形状时配对最容易,指认次之,命名最难。掌握八种形状由易到难顺序依次为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半圆形、梯形、菱形、平行四边形。各年龄班幼儿掌握形状的情况如下:.

小班: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

中班: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半圆形、梯形。

大班: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半圆形、梯形,教师指导辨认菱形、平行四边形、椭圆形等。

根据各年龄班幼儿掌握形状的特点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在教幼儿辨认形状的同时,要教会他们掌握形状的正确名称。通过计算、绘画、泥工、拼版、拼图等活动来发展幼儿的空间知觉。

(二)时闻知觉

幼儿初期:幼儿有一些初步的时间概念,但常与他们的具体生活活动相联系。如:早晨就是起床、上幼儿园的时候;晚上就是妈妈来接自己回家的时候。有的幼儿会说:“我明天去过奶奶家了。”

幼儿中期;幼儿可以理解昨天、今天和明天,也能运用早晨、晚上等词,但是对于较远的时间,如前天、后天,理解起来有些困难。

幼儿晚期:幼儿能辨别大前天、前天、后天、大后天,分清上午、下午,知道今天星期几,知道春、夏、秋、冬,但对于更大更小的时间单位,如几个月、几分几秒等的辨别,仍感到困难。

发展幼儿时间知觉要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比如有规律的生活、音乐的节奏和有节奏的动作,观察动植物的生长,以及有意识地教幼儿有关的时间词汇等都有助于幼JDmj间知觉的发展。

五、幼儿观察力的发展和培养★★★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是知觉的高级形态。如果一个人的观察受到系统的训练和培养,就会逐渐形成稳定、经常的个性品质一一观察力。幼儿期是观察力初步形成的时期,幼儿观察力的发展,表现在观察的目的性、持续性、组织性、细致性以及概括性的不断完善。

(一)目的性增强

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观察的目的性逐渐增强。幼儿常常不能自觉地去观察,观察中常常受事物突出的外部特征以及个A兴趣、情绪的支配。特别是小班的幼儿,在观察过程中常常会忘掉观察任务。例如,给幼儿一张图片,上面画着几个孩子在溜冰,冰场上有一只手套。向幼儿提出任务,要求他们从画面上找出那个丢了手套盼孩子。小班孩子大部分根本不认真去找。他们观察时,只关注一些无关的细节,完全忘了观察的目的。中班和大班幼儿观察的目的性有所提高,他们能够按照成人规定的观察任务进行观察。任务越具体,幼儿观察的目的越明确,观察的效果就越好。

(二)持续性延长

观察持续的时调短,与幼儿观察的目的性不强有关。对于喜欢的东西,幼儿观察的时间就长些。例如观察金鱼,时间可达5~6分钟,观察盆景,则只有1~2分钟。因为前者是活动多变的,幼儿较有兴趣。

在一组实验中,3、4岁儿童观察图片的时间只有6分8秒,5岁增到加7分6秒,6岁可达12分3秒。可见,学前期儿童观察持续的时间随着年龄的增长显著提高。

(三)细致性较差

幼儿观察时,只看事物的表面和较明显的部分,而不去看事物较隐蔽、细致的特征;只看事物的轮廓,不看内在的关系。如,6岁左右的儿童往往在认识“n”和“m”、“工”和“士”、“日”和“月”等相似符号时出现混淆。

(四)概括性提高

观察的概括性是指能够观察到事物之间的联系。据研究,儿童对图画的观察逐渐概括化,可分为4个阶段:

1.认识个别现象阶段。只有对图画中各个事物孤立零碎的知觉,不能把事物有机地联系起来;

2.认识空间关系阶段。只能直接感知到各事物之间的外表的、空间位置的联系,不能看到其中的内部联系;

3.认识因果关系阶段。观察各事物之间的不能直接感知的因果联系;

4.认识对象总体阶段。观察到图画中事物的整体内容,把握图画的主题。

(五)观察方法的形成

幼儿的观察是依赖于外部动作,向以视觉为主的内心活动的发展。幼儿初期,观察时常常要边看边用手指点,也就是说,视知觉要以手的动作为指导。以后,幼儿有时用点头代替手的指点,有时用出声的自言自语来帮助观察。幼儿末期,可以摆脱外部支柱,借助内部言语来控制和调节自己的知觉。幼儿的观察是从跳跃式、无序的,逐渐向顺序性的观察发展。

相关推荐:

>>2017年教师招聘考试辅导课程

>>2017年教师招聘考试相关复习资料

华图教师网 http://www.hteacher.net

关注公众号

责任编辑:lmj18

教师教育网 教育信息网 人事考试网

>>更多教师招聘通用相关信息/资料查看

教师招聘备考:浅谈教育法规体系的纵向结构教师招聘备考:教育行政处罚种类教师招聘备考:教育法律规范的类型及结构教师招聘备考:情绪理论教师招聘备考:情绪与情感的关系教师招聘备考:社会学习理论

精彩推荐

换一换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咨询

备考资料预约

  • 省份
  • 市区
  • 考试类型
  • 姓名
  • 手机号
  • 验证码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