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河北 湖北 湖南 海南 黑龙江 江西 辽宁

江苏 吉林 宁夏 内蒙古 青海 山东 陕西 四川 山西 上海 深圳 浙江 天津 新疆 云南 西藏

2020教师招聘笔试教综模拟题及解析10

http://www.hteacher.net 2020-01-14 09:59 教师招聘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个实际身高为180厘米的人,距离观察者分别为3米、5米、15米时,观察者都会觉得这个人的大小是不变的。这是由于知觉具有( )。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2.黑人的牙齿总给人以特别洁白的感觉,这与“月明星稀”给人的印象一样,都属于感觉的( )。

A.补偿 B.适应

C.同时对比 D.继时对比

3.钢笔这个概念必须同时具有两个属性,即“以金属做笔身”和“书写工具”。这个概念属于( )。

A.直接性 B.间接性

C.合取概念 D.具体概念

4.主张“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教育家是( )。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荀子

5.一个国家以法律的形式规定普遍实施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的义务形式称( )。

A.普及教育 B.普及义务教育

C.普及基础教育 D.普及国民教育

6.一般来讲,小学阶段相当于人生发展的( )。

A.幼儿期 B.少年期

C.童年期 D.青年期

7.教师劳动手段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劳动具有( )特点。

A.示范性 B.长期性

C.复杂性 D.创造性

8.小学教材的编写,在内容上最重要的是考虑( )。

A.形象性与兴趣性 B.娱乐性与生活性

C.科学性与思想性 D.知识性与个性

9.学生通过认识书本知识去认识客观世界,这反映了下列教学过程特点中的( )。

A.引导性 B.间接性

C.简捷性 D.交往性

10.在论述教育与经济发展时,( )提出了“庶—富—教”的思想。

A.孔子 B.荀子

C.老子 D.墨子

【参考答案】

1.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知觉的基本特征。知觉的恒常性是指客观事物本身不变,但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的知觉映象仍相对不变。故本题选D。

2.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感觉的相互作用。感觉对比是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感觉对比分为两种: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会产生同时对比现象。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会产生继时对比。故本题选C。

3.C

【解析】这两个属性缺一不可,即为合取概念。故本题选C。

4.B

【解析】“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出自《论语》卷六 颜渊第十二。意为:不合符礼教的话不能看,不合符礼教的东西不能听,不合符礼教的东西不能说,不合符礼教的事不能做。故本题选B。

5.B

【解析】义务教育是以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基础教育。故本题选B。

6.C

【解析】心理学家将个体的心理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乳儿期(0岁—1岁)、婴儿期(1岁—3岁)、幼儿期(3岁—6、7岁)、童年期(6、7岁—11、12岁)、少年期(11、12岁—14、15岁)、青年期(14、15岁—25岁)、成年期(25岁—65岁)、老年期(65岁以后)。小学阶段应该是童年期。故本题选C。

7.A

【解析】示范性指教师的言行举止,如人品、才能、治学态度等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教师劳动的示范性特点是由学生的可塑性、向师性决定的。同时,教师劳动的主体性也要求教师的劳动具有示范性特点。故本题选A。

8.C

【解析】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原则是指教学中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知识,同时结合知识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品德和正确人生观、科学世界观教育。它是教学的教育性规律的反映。实质是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把教书和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小学生阶段的三观还在建立中,因此教材的编写首先要考虑这一因素。故本题选C。

9.B

【解析】教学过程的间接性主要是指学习已有的文化知识,而不是对客观世界的原创性认识,区别于科学家的认识活动。即学习的内容是已知的、他人的,也是经过提炼的认识成果。故本题选B。

10.A

【解析】孔子提出了“庶—富—教”的思想,强调人口、财富和教育是立国的三大要素。故本题选A。

文章来源:教师招聘网

推荐阅读:

教师招聘报名时间

教师招聘报名入口

关注公众号

责任编辑:张欣

教师教育网 教育信息网 人事考试网 资料下载

>>更多教师招聘通用相关信息/资料查看

公文标题一般由( )组成以下属于公文版头的是下列不属于紧缩性货币政策的措施是下列哪种因素会导致垄断李某和妻子结婚多年一直没有子女依照法律规定,下列有关家庭关系的说法错误的是

精彩推荐

换一换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咨询

备考资料预约

  • 省份
  • 市区
  • 考试类型
  • 姓名
  • 手机号
  • 验证码

互动交流

  • 华图教师APP题库下载

  • 微信公众号:htjiaoshi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