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河北 湖北 湖南 海南 黑龙江 江西 辽宁

江苏 吉林 宁夏 内蒙古 青海 山东 陕西 四川 山西 上海 深圳 浙江 天津 新疆 云南 西藏

教师招聘笔试教综之你今天入“坑”了么?

http://www.hteacher.net 2019-09-12 09:01 教师招聘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教招考试一年又一年,回望近几年各地出题要点,就不难发现,教育理论知识的重点基本没有大的倾斜。作为各地考试都从不缺席的主流题型-单选,选项还是原来的选项,顺序貌似也还是原来的顺序,可题干却总是以更加丰富的形式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来混淆我们的判断,这是否让你想到了“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中所提到的“问题情境”呢?没错,就是它!换了一身“行头”又回到我们视线中,有时给我们弄得措手不及,一个不留神就栽了跟头。单选题在我们的考试中所占分值比例也都不小,所以很有必要对其进行一个梳理。

那么,在做题过程中具体有哪些出题方式新颖、却又容易迷惑人的地方需要我们注意呢,都有什么好的方法帮助我们快速识别并进行准确锁定答案呢?以下我们就以近两年在备考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题目为例进行具体讲解。

一、关键词要找全,去定势,转折圈

不少同学在做题时,由于有时间限制所以很着急,尤其对题干较长的题经常性的出现读头不读尾,感觉见过类似的题,直接按照原来的答案进行作答,却没看到题目中,尤其是在末尾提问出所设下的那些极具转折色彩的,或是非常规性的提问词,由此出现选择上的失误。

以下面这道选择题为例:

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儿童,如果在由我控制的环境中培

养他们,不论他们前辈的才能、爱好、倾向、能力、职业和种族情况如何,我保证将其中任何一个训练成我所选定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富商、甚至乞丐和盗贼。”这种观点过于低估了下列哪种因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教师

乍一看这道题,很多同学感觉这道题似曾相识,直接在脑海里形成第一反应思路华生→外铄论→环境等,直接选了一个答案,然而并不是!重点在于题干的最后“低估”,这样的转折正式利用了我们平时的定势来给我们造成迷惑。所以说,做题要找关键词,更要找全关键词。这样一来,正确答案就变成了A。

再比如下面这个题,虽题干不长却从不起眼处设陷阱:

一篇课文如果记忆20次能够达到背熟,那么如果想要达到最佳的学习程度,应该记忆( )

A 20 B 10 C 30 D 40

过度学习这里,大家都知道要达到150%,对于这道题,难点并不在计算上,而在于之

前我们碰到过的题大都都是要让我们计算还需要多少次,而这道题却把这个字删除了。定势的作用导致我们可能出现错过了正确选项C而倒向了B。

二、括号附近语句连,意义通顺才可选

在做题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有些时候,同一个理论相关的内容总是一起出现在了选项当中,而都与题有很大联系,可偏偏人家出的就是单选题,这个时候就一方面要求的使我们对所涉及的概念有个清楚地了解,另一方面还要联系好选项括号的前后文来进行合理斟酌。

一起来看一下下面这道题:

【2015年·辽宁锦州】“望梅止渴”属于( )

A 无条件反射 B 操作性条件反射 C 经典性条件反射 D 第二信号系统

对于这道题,第一个难点在于对成语的理解,“望梅止渴”本意就是在说曹操行军过程中通过语言向将领们描述前方有一片结满酸甜果实的梅林,可以解渴,战士们听到后嘴里流出了口水。看到这里,很多同学第一反应大都是想到,与第一信号系统相比,以语言符号为中介的那一定是第二信号系统,而且这也确是考试经常考察的一个考点,于是草率的选择了D,于是出现了错误,并不是理解有问题,而是对于题目所倾向的点没有自己斟酌,题目中说的是“属于”什么,而没有说是“由......所引起”,第二信号系统是刺激物而非现象,由于成语故事当中描述的是现有刺激后有反应,这样看来,C选项才是最适合的选项,和题干相连顺畅,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应该是C。

此类既考察对概念的精确性掌握,又考察同学们细心程度的题目近几年逐渐多了起来,再来看下面一道题:

【2016年辽阳特岗】某中学生在视频联系过程中,其成绩时而下降,时而提高,这是练习的( )现象。

A 高原 B 反复 C 起伏 D 正常

这道题从难度上来讲并不高,但是同学也比较容易选错,而经常纠结的点就在A和C当中,很多同学看到“练习”、“现象”最容易想到的就是高原现象,这也是技能相关内容的一个高频考点,之后又看到了成绩时而下降,所以选了A,书上给我们的概念是,高原现象是指练习的进步是先快后慢,到中期出现暂时停顿现象,即练习成绩保持一定的水平不再上升甚至呈下降的趋势。可是仔细观察,我们会看到,这道题虽然提到了下降和上升,而没有涉及成绩保持不变状态,而起重点就在于“时而下降时而提高”,而这正是练习在即将突破瓶颈期时出现的一种波动现象,我们称之为“起伏”,所以正确的答案应该是C。

从这几个简单的例子和其他一些我们在平时练习时碰到的模拟题、试题中,我们可以发现,考点还是那些考点,而题干有不少已经变了“模样”,而在题干中埋下的这些“坑”其实质是对考试在对考生知识点掌握的熟练度、精细度以及应用程度的提出的更高要求。而对于这些问题,一方面告诉我们,要提高复习过程中对个别相近知识点的斟酌,理清思路,全面考察题干,及时发现存在于题干中的“陷阱”来辅助思考;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了令人可喜之处,就是知识点万变不离其宗,没有由于一些偏、难、怪点的答错而心情沮丧,而给自己带来过大压力,毕竟大部分题的主流还是中等难度的。根据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对于较难问题,我们要有较低的学习动机才能达到最好效果,而对那些难度适中或是偏简单的题目给予中等及以上的动机,积极发现隐藏于题干中的“秘密”,便会达到最好的学习备考效果。

关注公众号

责任编辑:郭爽

教师教育网 教育信息网 人事考试网 资料下载

>>更多教师招聘通用相关信息/资料查看

教师招聘备考(中学):皮亚杰认知发展之感知运动阶段教师招聘备考(中学):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教师招聘备考(中学):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与教育教师招聘备考(中学):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教师招聘备考(中学):品德心理结构的特征教师招聘备考(中学):气质的点点滴滴

精彩推荐

换一换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咨询

备考资料预约

  • 省份
  • 市区
  • 考试类型
  • 姓名
  • 手机号
  • 验证码

互动交流

  • 华图教师APP题库下载

  • 微信公众号:htjiaoshi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