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河北 湖北 湖南 海南 黑龙江 江西 辽宁

江苏 吉林 宁夏 内蒙古 青海 山东 陕西 四川 山西 上海 深圳 浙江 天津 新疆 云南 西藏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客观题中的十大高频考点之教育基础

http://www.hteacher.net 2019-09-05 08:49 中国教师资格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这门学科共四个题型:客观题主要是单选题(20*2=40);主观题包括:简答题(3*10=30)、材料分析题(2*20=40)和教学设计题(1*40=40)。另外,考试大纲中规定考试内容共七个模块,分别是:(一)教育基础、(二)学生指导、(三)班级管理、(四)学科知识、(五)教学设计、(六)教学实施和(七)教学评价。其中,客观题中教育基础和学生指导这两个模块考频较高。接下来,将根据历年真题,总结教育基础模块中的考频较高的十大考点,希望能够对报考2019年下半年的国考小学教师资格证的考生备考有所帮助!

高频考点一:《学记》

(一)知识点

1.产生于战国末期,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被称为“教育学的雏形”。

2.教育的作用:

①“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军民,教学为先”。——教育与社会(政治)

②“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教育与个人

3.教学原则:

①“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之困。”——教学相长

②“时过而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及时性原则

③“学不躐等,不凌节而施”——循序渐进

④“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长善救失

⑤“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启发性原则

⑥“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课内外结合的原则

(二)真题链接

1.“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学记》中这句话反映了( )。

A.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B.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C.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D.教育与人口的关系

【答案】C

2.“然后之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这话出自于( )。

A.《论语》 B.《大学》

C.《孟子》 D.《学记》

【答案】D

高频考点二:教育研究方法

(一)知识点

1.教育观察法

①是指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官或辅助仪器,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进行系统感知和考察,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②观察法是教育科学研究中使用广泛的基本的研究方法。

③根据观察者是否直接参与被观察者所从事的活动,可以将观察分为参与性观察和非参与性观察。根据是否对观察活动进行严格的控制,可将观察分为结构式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根据被试是否知情,可将观察分为显性观察和隐形观察。

2.教育调查法

①是研究者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有目的、有计划地搜集研究对象的第一手资料,整理和分析,揭示事物本质和规律,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的研究方法。

②经常采用的主要有访谈法和问卷法。访谈法是通过与研究对象或与研究对象有关的人进行口头交谈的方式来收集研究资料的一种方法。问卷法是采用书面问答的方式,要求被试回答研究者提出的问题,以获得被试心理和行为表现资料的方法。

3.叙事研究法

①通过教师个人叙述自己的成长经历来对自己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和改进,以促进自身

经验的积累和生长。

4.行动研究法

①行动研究法是教师和研究人员针对实践中的问题,综合运用各种有效方法,以改进教育工作为目的的一种教育研究活动。

(二)真题链接

1.在教育研究中,访谈法与问卷法相比( )。

A.更具客观性 B.更有利于做大样本研究

C.更易对数据进行编码处理 D.更有利于对问题进行深层次研究

【答案】D

2. 在教育研究中,透过单向玻璃进行的隐蔽性观察属于( )。

A.显性观察 B.参与性观察

C.隐性观察 D.非参与性观察

【答案】D

高频考点三: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一)知识点

1.顺序性——循序渐进

指个体发展从低级到高级,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2.阶段性——针对性

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3.不平衡性——抓住关键期

个体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①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②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如生理方面:神经系统、淋巴系统成熟在先,生殖系统成熟在后。

4.互补性——长善救失

首先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技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挥得到补偿。

其次,人的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也具有互补性。

5.差异性——因材施教

指每个个体在成长的速度、发展水平等方面都存在不同。

(二)真题链接

1.人们常说“三翻六坐八爬叉,十二个月喊爸爸”,这一说法所体现的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是( )。

A.稳定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个体差异性

【答案】B

2.儿童身心发展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这一特点决定了教育工作要( )。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教学相长 D.求同存异

【答案】B

高频考点四:课程设计的具体内容

(一)知识点

1.课程计划

①是指导和规定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依据,是学校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制定分科标准的依据。

②构成:指导思想;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说明——中心;课时安排;课程开设顺序和时间分配;考试考查制度和实施要求。

2.课程标准

①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②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要求。

③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各门学科的教学提出的统一要求和具体规格。

④课程标准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

⑤编写教材和进行教学的依据,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3.教材

两大类:①文字教材:教科书、教学参考书(指导书)学生的自学指导书,补充读物等;

②音像教材:录音磁带、幻灯片、电影片、录像磁带、音像磁盘等。

(二)真题链接

1.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小学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应依据( )。

A.教学计划 B.课程标准

C.教学模式 D.考试成绩

【答案】B

2.教师上课时所使用的课件、视频、投影、模型等教学资源属于( )。

A.教材 B.教案

C.教参 D.教科书

【答案】A

高频考点五:课程设计内容组织形式

(一)知识点

1.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

纵向组织:按照知识的逻辑序列,从已知到未知、从具体到形象的先后顺序。

横向组织:打破学科的知识界限和传统的知识体系,按照学生发展的阶段,以学生发展阶段需要探索的社会和个人最关心的问题为依据组织课程内容,构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内容专题。

2.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

逻辑顺序:根据学科本身的体系和知识的内在联系来组织课程内容,属于传统教育派的主张。

心理顺序:按照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来组织课程内容,是现代教育派的主张。

3.直线式与螺旋式

直线式:前后内容基本不重复。

螺旋式:同一课程内容重复出现,逐渐扩大知识面,加深知识难度。

(二)真题链接

1.在小学科学教材中,先呈现动植物的基本知识,接着是与动植物有关的生态系统知识,再是与人类有关的生态系统知识。这种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属于( )。

A.直线式 B.螺旋式

C.并列式 D.循环式

【答案】B

2.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顺序编班课程内容,这种组织方式属于( )。

A.横向组织 B.水平组织

C.纵向组织 D.综合组织

【答案】C

高频考点六:课程的类型

(一)知识点

1.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学科课程:从各学科领域中精选的部分内容,按逻辑结构构成的知识体系。

活动课程:是关注学生兴趣、动机和时间,体现学习者中心的一种课程形态。

2.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分科课程相当于学科课程。

综合课程: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学科领域构成的课程。包括:一是相关课

程;二是融合课程;三是广域课程;四是核心课程。

3.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国家课程:由中央教育行政机构编制和审定的一级课程。

地方课程: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机构编订的二级课程。

学校课程:(也叫校本课程),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特色,由当地学校开发的三级课程。

4.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

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如“三基”(读、写、算)。

拓展型课程: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不同的特殊能力。

研究型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和能力。

5.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必修课程:是指国家、地方或学校规定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

选修课程: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而自由选择的课程。

(二)真题链接

1.小学开设的科学、艺术课程,其课程类型属于( )。

A.分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活动课程 D.经验课程

【答案】B

2.某学校开发一门介绍当地风俗、物产与人物的课程,该课程属于( )。

A.地方课程 B.校本课程

C.隐性课程 D.分科课程

【答案】B

高频考点七:课程结构改革

(一)知识点

1.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

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如品德与生活、科学。

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2.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3.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4.新课程结构的特点: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二)真题链接

1.当前我国小学阶段课程结构的主要特点是( )。

A.分科课程为主 B.活动课程为主

C.综合课程为主 D.校本课程为主

【答案】C

2.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通过课时比例调整使其保持适当的比重关系。这强调了课程结构的( )。

A.均衡性 B.综合性

C.选择性 D.统一性

【答案】A

高频考点八:我国现代学制类型

(一)知识点

1.近代中国学校教育制度

1902年壬寅学制——首次制定了近代学制,但是未实施。

1904年癸卯学制——以日本为蓝本,这是我国第一个正式颁布实施的学制。

1912-1913年壬子癸丑学制——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学制。

1922年壬戌学制——即“六三三制”,以美国学制为蓝本。

2.新学制的内容

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二)真题链接

1.在我国历史上,以“中学为体,西体为用”为指导思想,以读经尊孔为教育宗旨,第一次以法令形式颁布并实施的学制是(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答案】B

2.我国制度化学校教育体系包括( )。

①幼儿教育 ②初等教育 ③中等教育 ④成人教育 ⑤高等教育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⑤

【答案】B

高频考点九:教师劳动特点

(一)知识点

1.强烈的示范性

教师的示范是学生最直接的表率,是引导和规范学生成长不可缺少的手段。

2.独特的再创造性

创造性的表现:

①首先表现在因材施教上;

②表现在对教育、教学的原则及方法的运用和选择上;

⑤表现在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处理和加工上;

④表现在教师的教育机智上。

3.劳动的复杂性

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教师的劳动对象是复杂的;

②教师的职责是多方面的;

③教师劳动的过程是复杂的;

④教师劳动的能力需要是复杂的。

4.空间的广延性和时间的连续性

学生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不仅仅限于学校。

5.劳动效果的隐含性(滞后性、延续性)

隐含在学生身上,体现在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和学生成长的“德”“才”之中,无法直接观察到,需要等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之后才能显现。

(二)真题链接

1.优秀运动员的成功,往往要追溯到启蒙教练的培养。这说明教师劳动具有( )。

A.创造性 B.长期性

C.示范性 D.复杂性

【答案】B

2.法国文学家加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第一时间给他的小学老师写了一封信表示感谢。这反映了教师劳动具有( )。

A.复杂性 B.延续性

C.创造性 D.示范性

【答案】B

高频考点十:教育目的价值取向

(一)知识点

1.社会本位论

①观点: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注重教育的社会价值;主张教育目的是培养合格公民和社会成员。

②代表人物:孔子、孔德、柏拉图、涂尔干、凯兴斯泰纳、赫钦斯、孔德等。

2.个人本位论

①观点:从个体本能需要出发,注重教育对个人的价值;

②代表人物:卢梭、裴斯泰洛奇、帕克、马斯洛、罗杰斯、福禄贝尔等。

3.教育无目的论

代表:杜威。

观点:认为教育就是社会生活本身,教育过程就是教育目的,教育之外再没有什么教育目的。

(二)真题链接

1.德国教育家凯兴斯泰纳认为,国家的教育制度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造就公民。这种教育目的观的价值取向是( )。

A.社会本位 B.伦理本位

C.科学本位 D.个人本位

【答案】A

责任编辑:大白

教师教育网 教育信息网 人事考试网 资料下载

>>更多教师资格通用相关信息/资料查看

2024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考前必考点汇总2023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考前必考点汇总2023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考前必考点汇总教师资格结构化面试:住宿生晚自习后,溜出校门上网吧教师资格【中学综合素质】知识串讲(1)教师资格【中学综合素质】知识串讲(2)

精彩推荐

换一换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咨询

备考资料预约

  • 省份
  • 市区
  • 考试类型
  • 姓名
  • 手机号
  • 验证码

互动交流

  • 华图教师APP题库下载

  • 微信公众号:htjiaoshi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