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河北 湖北 湖南 海南 黑龙江 江西 辽宁

江苏 吉林 宁夏 内蒙古 青海 山东 陕西 四川 山西 上海 深圳 浙江 天津 新疆 云南 西藏

《溶解度》说课稿

http://www.hteacher.net 2019-05-06 15:25 教师招聘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号考生,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9单元课题2《溶解度》,我将从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本节课分为饱和溶液和溶解度两部分内容,以学生亲身参与的 “实验探究”和“讨论”活动为线索组织教学过程。上一课题从定性的角度研究了溶液,本课题将从定量的角度来研究物质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限度问题。本节课的学习为后续研究溶液的质量分数做好了铺垫。

学生对于一般物质溶解后形成溶液的现象比较熟悉,但是从定量的角度去认识物质的溶解性仍缺乏认识。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实验探究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另外对于化学学科也有了充足的认识,立足于学生这些基本情况设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和技能目标:建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掌握溶解度的概念。并会运用知识解释生活中现象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经历实验探究溶液的溶解度问题,初步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基本能力,和实验现象观察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逐步建立用辩证的、发展的思想观点来看待事物的变化,和逐步培养由具体到一般认识事物过程的思维模式。

结合课题内容和学生的基本情况确定本篇课题的教学重点为:溶解度的概念。教学的难点:探究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过程。

二、说教法

为了达成以上教学目标,本篇课题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实验探究,归纳总结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师设置层层递进的问题和实验探究的过程引发学生得出饱和溶液的概念,从特殊到一般得出溶解度的概念。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本节课中我主要指导学生采用以下学法,小组讨论法与归纳总结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提高学生之间的合作,又能相互查漏补缺。最后归纳总结出溶解度的概念。

四、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课题引入

我先设计了课堂小实验“蔗糖和食盐在水中溶解能力的比较”,根据实验的现象和结果,思考问题:溶质在一定量溶剂中能无限制的溶解吗?引入课题《溶解度》。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创设这些情境与问题是为了把同学们引入角色,通过思考及回答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尤其对两个联系生活实际似简单又一下说不清的问题,激发了同学产生对知识要求了解的心理需求】

(板书:课题溶解度)

环节二:认识饱和溶液

在老师讲述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涵义后,通过设计问题引发学生思考“饱和溶液就是在一定条件下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吗?”解决第一个问题我设计的是在饱和的食盐溶液中加KMnO4晶体。(投影)当同学们看到紫色的KMn04在溶液中扩散的现象时受到启发,领悟到定义中“在一定条件下不能再溶解溶质的溶液(是指原溶质,不是指其它溶质)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不是指任何溶质)”。

【这一环节的设计的意图:以教师的设疑、演示、点拔和学生的观察、分析、释疑关联互动为主要教学手段。因为通过直观的实验增加了同学的兴趣,同时也对书本上的定义有了完整、精确的理解。】

教师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可以相互转化吗?”为了突破这个难点,立足教材内容设计学生分组实验:1.饱和食盐水加入一定量的水后,再加少量食盐;2.饱和硝酸钾溶液加热后,再加少量的硝酸钾,再冷却到室温。帮助学生认识饱和溶液在增加溶剂或者提高温度的情况下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很大的学习兴趣,而自己总结出的规律比老师讲很多边学生只是机械记忆要强得多。】

(板书:饱和溶液和不饱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环节三:认识溶解度概念

结合教材实验探究过程,实验的观察与讨论引导学生将溶解度知识和饱和溶液建立关系,并总结到溶解度一定要满足两点:其一是条件:一定温度,100克溶剂;其二是状态:饱和溶液。这样在老师的点拔下,学生将零散的、孤立的知识点加以梳理,并用较少的文字归纳出溶解度的概念。

【这一环节的设计的意图:一个不需要生搬硬套的概念在同学们的观察、分析、整理中轻松地建立了。】

(板书:溶解度概念)

环节四:知识应用

通过设置问题 “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吗?”引导同学们展开讨论,从实验现象的启迪中逐步对“饱和”和“浓”、“不饱和”与“稀”这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有了严格的区分,并且进一步认识到,如果这组关系相互成立,必须满足前提与条件。

环节五:全课小结

教师提问,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可以有效的总结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另外学生对于实验探究方法也可以有效的总结。

环节六:布置作业

解释日常生活现象:为何汗水带有咸味?被汗水浸湿的衣服凉干后,常出现白色的斑迹,为什么?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学生用已学的知识来解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问题,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化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0

 

关注公众号

责任编辑:宗美琦

教师教育网 教育信息网 人事考试网 资料下载

>>更多教师招聘通用相关信息/资料查看

教师招聘面试《芦花荡》说课稿教师招聘初中美术《单色版画》教案教师招聘高中美术《进入历史》教案教师招聘初中音乐《前门情思大碗茶》说课稿教师招聘初中音乐面试教案+说课稿汇总教师招聘初中音乐《拉德茨基进行曲》说课稿

精彩推荐

换一换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咨询

备考资料预约

  • 省份
  • 市区
  • 考试类型
  • 姓名
  • 手机号
  • 验证码

互动交流

  • 华图教师APP题库下载

  • 微信公众号:htjiaoshi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