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河北 湖北 湖南 海南 黑龙江 江西 辽宁

江苏 吉林 宁夏 内蒙古 青海 山东 陕西 四川 山西 上海 深圳 浙江 天津 新疆 云南 西藏

2017年河南教师招聘考试预估试卷参考答案5

http://henan.hteacher.net 2017-05-22 09:08 河南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以下为《2017年河南省教师招聘考试预测试卷(8套)》参考答案及解析,本套预测卷是由河南华图名师团:方艮、王存轩、赵绪松、高冉、邱楠楠、毛巧丽、郑巧玉、周莹等名师根据2017年河南省最新命题趋势,用时两个月潜心教研而成,题目经典、代表性强,请各位考生用心思考、做好总结。最后祝大家早日上岸!

推荐:2017年河南教师招聘考试8套预测试卷参考答案汇总

   2017年河南省教师招聘考试全真模拟试卷参考答案(五)

  一、单项选择题

  1.D【图图解析】“教必有法,教无定法”指教学的有规律可循的,但具体到每节课、每个人的时候是不拘泥的。

  2.D【图图解析】“学生骨头轻,不能给好脸色看”的观点是专制型的领导方式。

  3.B【图图解析】孟子在《孟子•尽心上》中最早将“教”和“育”连起来使用。认为人生有三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4.D【图图解析】桑代克的尝试——错误理论的效果律是指在识记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努力使学生的学习能得到自我满足的积极结果,防止一无所获得到消极的后果。

  5.B【图图解析】认知内驱力指要求了解、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解决问题的需要。在有意义学习中,认知内驱力是最重要而稳定的动机;认知内驱力属于内部动机。

  6.C【图图解析】短时记忆是指人脑中的信息在一分钟之内加工与编码的记忆。短时记忆信息保持的时间虽比感觉记忆长,但也不超过1分钟,一般而言,如果30秒左右得不到复述,便会遗忘。

  7.D【图图解析】多元智力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加德纳认为,人的智力结构中存在着七种相对独立的智力,这七种智力在人身上的组合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多元智力理论为新课改提供了新支点、新依据、新视角

  8.C【图图解析】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是课程计划的分学科展开。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9.C【图图解析】我国教育目的的重点是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10.A【图图解析】最早对遗忘进行实验研究的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他提出了著名的“遗忘曲线”。认为遗忘是有规律的,即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趋势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并且到一定的程度就不再遗忘了。

  11.C【图图解析】再造想象是依据词语或符号的描述、示意在头脑中形成与之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如我们阅读鲁迅的作品《祝福》中关于祥林嫂的文字描述,想象出祥林嫂的形象。

  12.B【图图解析】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教育的领导权。

  13.D【图图解析】陶冶法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

  14.A【图图解析】道德感是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人的思想、意图和言行时所产生的主观体验。它表现在对待国家、集体、工作、事业、学习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各个方面,如爱国主义情感、国家主义情感、集体主义情感、责任感、义务感、事业心、荣誉感、自尊心等等。

  15.C【图图解析】小组活动是课外教育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

  16.B【图图解析】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17.C【图图解析】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

  18.A【图图解析】近代学校系统(学校制度)的出现,开启了制度化教育的新阶段。

  19.A【图图解析】示范性指教师的言行举止,如人品、才能、治学态度等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教师劳动的示范性特点是由学生的可塑性、向师性心理特征决定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体现了教师工作的示范性。

  20.D【图图解析】精加工策略是指把新信息与头脑中的旧信息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它常被描述成一种理解记忆的策略。

  21.B【图图解析】本体性知识是指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条件性知识是指教育学、心理学和教法等相关的教育心理方面的知识。

  22.B【图图解析】学校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23.A【图图解析】我国第一个正式颁布的现代学制是壬寅学制。

  24.B【图图解析】负强化是取消厌恶性刺激以提高反应概率的过程。

  25.C【图图解析】组织策略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策略。

  26.B【图图解析】阶段性是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教学中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办法,这是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27.B【图图解析】心境是一种微弱的、持续时间较长的,带有弥散性的心理状态。心境一经产生就不只表现在某一特定对象上,而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使人的整个心理活动都染上某种情绪色彩。

  28.A【图图解析】师德的灵魂是关爱学生。

  29.D【图图解析】略。

  30.A【图图解析】相对性评价,又称为常模参照性评价,是用常模参照性测验对学生成绩进行评定,它依据学生个人的成绩在该班学生成绩序列中或常模中所处的位置来评价和决定他产成绩优劣,而不考虑他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二、多项选择题

  1.ABC【图图解析】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是展开教育活动必不可少的,这三者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育实践活动的系统。

  2.ABCD【图图解析】 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有问题情境、定势与功能固着、原型启发、已有知识经验、情绪与动机等。此外,个体的认知结构、个性特征以及问题的特点等也会影响问题的解决。

  3.ABD【图图解析】赫尔巴特对19世纪以后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被看做是传统教育理论的代表。他强调教学的旧三中心即“教师中心,书本中心、课堂中心”。

  4.ACDE【图图解析】宋代的程朱理学,经元到明清成为国家的统治思想。这时期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5.AC【图图解析】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英国教育学家沛西•能。

  6.ABCD【图图解析】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教育,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7.ABCD【图图解析】略。

  8.ABCDE【图图解析】略。

  9.ABC【图图解析】略。

  10.ACE【图图解析】创造性思维的特点有独创性、灵活性和流畅性。

  11.ACE【图图解析】略。

  12.ABD【图图解析】教育的三结合一般是指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形成教育合力。

  13.AC【图图解析】略。

  14.ABCD【图图解析】略。

  15.ACD【图图解析】学习策略由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构成。

  16.ABDE【图图解析】略。

  17.ABC【图图解析】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Yerks)和多德森(Dodson)认为,中等程度的动机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①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②一般来讲,最佳水平为中等强度的动机。③动机水平与行为效率呈倒U型曲线。

  18.CD【图图解析】因材施教和有教无类是孔子的思想。教学相长是学记的观点、教亦多术是孟子的观点。

  19.BCD【图图解析】略。

  20.ABCD【图图解析】运用谈话法的基本要求:教师要对谈话的中心、提问的内容做充分准备,并拟定谈话提纲;提出的问题要有启发性,形式要多样化;问题要明确、具体、难易适度,符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程度、经验;谈话时,教师的提问要面向全体,给学生思考的余地;谈话结束后,应结合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进行小结,给出问题的正确答案,指出谈话过程中的优缺点。

  三、判断题

  1.√【图图解析】略。

  2.×【图图解析】现代教学观认为教学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过程重于教学结果。教学更关注人而不只是科学。

  3.×【图图解析】遗传是个体发展的物质前提。

  4.×【图图解析】教学原则的直观性特点是教学的目的也是手段。

  5.×【图图解析】备课重要,上课更重要。 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6.×【图图解析】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

  7.√【图图解析】略。

  8.√【图图解析】略。

  9.×【图图解析】人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表明了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

  10.×【图图解析】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了解和研究学生。

  11.×【图图解析】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12.×【图图解析】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体现了启发性的教学原则。

  13.×【图图解析】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通过一定的标准和手段,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给予价值上的判断,即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的过程。教学评价是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价值的过程。

  14.×【图图解析】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15.×【图图解析】略。

  16.√【图图解析】在教育执法过程中,特殊法应该优先于一般法。

  17.√【图图解析】教育具有永恒性。

  18.√【图图解析】略。

  19.×【图图解析】略。

  20.×【图图解析】略。

  四、论述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答案要点】

  (1)主观因素

  ①个体已有的知识经验

  问题的解决依赖于先前知识与经验的储备。知识经验越多且质量越高,就越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反之,则不利于的解决。专家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比新手更强。

  ②认知结构

  认知结构是人们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结构,是问题解决过程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在新情境中,原有经验起着“先行组织者”的桥梁作用,通过改组原有的经验,改变原来的认知结构,使之适合新问题的要求。良好认知结构的迁移效应将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③动机强度

  动机是推动行为的内部动力。动机过强或过弱都会影响问题的解决。有关研究表明,由过强的动机水平所导致的高度焦虑,容易使问题解决者产生顽固的定势,从而限制了思维的开阔性和灵活性。

  ④智力水平

  智力水平的高低是影响问题解决非常重要的因素。智力中的推理能力、理解力、记忆力、信息加工能力和分析能力等成分都影响着问题的解决。智力水平高者比智力水平低者更容易解决问题。

  ⑤定势

  定势是指以最熟悉的方式做出反应的倾向。这种倾向一方面有助于人们快速解决一些常规性的问题,但另一方面又会将人们束缚在这种倾向中难以从新的视角考虑和解决问题,使思维刻板化不利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⑥功能固着

  功能固着指一个人看到某一物品的常用功能后,就很难看出其他新功能,如果初次看到的物品功能越重要,也就越难看出它的其他功能。

  (2)客观因素

  客观因素主要是问题本身特点与外界环境。问题呈现出来的各种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影响着问题解决者对问题的明确与表征。问题呈现的直觉方式与人们已有的知识经验越接近,问题就越容易解决;相反,如果问题呈现的知觉方式与人们已有的知识经验相差很远,问题解决起来就越困难。外界环境如果太嘈杂也会影响问题解决的效率。

  2.【答案要点】

  (1)建立新型的师生观

  教育者持有不同的教育观、不同的师生观,会培养出不同的学生。

  传统的“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在管理上表现为“以教师为中心”的专制型师生关系,具有等级主义,必然导致学生的被动性和消极态度,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学生的人格得不到尊重,学生的自有意见与自主思想得不到重视。

  进入现代社会,信息来源多元化,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到教育领域,教师要由原来的知识拥有者和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引导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树立新型师生观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前提和基础。

  (2)树立教师威信

  教师的威信包括威望和信誉两部分。教师通过自身高尚的品德、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教学水平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能使人心悦诚服的力量或敬畏的影响力才算是教师的威信。教师要在学生中树立威信,要注意以下方面:

  ①要有良好的人格魅力和高尚的品德修养

  ②要对学生严格要求

  ③要拥有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教学技能。

  ④善于和学生交往

  传统的应试教育忽视了师生交往中以育人为目的的真正学习,造成师生交往意义的失落。师生之间的矛盾,很大一部分是由于互相不理解造成的,其根本原因是彼此沟通不太多。作为教师,要深入学生的精神世界,真正做到理解学生,欣赏学生,善待学生。新型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应该是平等的,在交往活动中是民主的。

  (3)发扬教育民主,倾听学生的意见

  民主与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缩小师生间的心理差距,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需要。要民主并不是抛弃权威,而是要在民主和权威之间选择一个比较好的平衡点,这样可以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每位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都要有充分的民主意识,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积极采纳他们的合理化建议。

  五、案例分析题

  1.【答案要点】

  案例中这位教师的行为是不正确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规定,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教师要对学生亲切关怀,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教师要对学生的爱要做到严格要求和尊重信任相统一;教师热爱学生,要做到公正无私,关心热爱每一个学生,尤其是那些需要帮助的差生、后进生。案例中的教师没有做到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后进生存在严重的歧视。这位教师的行为会给学生的心理带来严重的伤害。

  ②《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规定,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育的本质要求是促进人健康全面发展,教师就要做到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案例中教师的行为违背了这一规定,仅以分数来衡量学生,严重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和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是不可取的。

  ③《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规定,爱国守法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爱国守法要求教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案例中这位教师给一名学生的脖子上挂了一个牌子严重地侵害了学生的人格尊严权。另外,在我国,学生的考试成绩属于个人隐私,受法律的保护,教师在向学生提供学习成绩时应注意使用合理的方式,避免侵犯学生的隐私权。案例中的教师公然给学生的脖子上挂分数牌子的做法显然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违背了《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

  2.【答案要点】

  如果我是班主任,我认为对小芳同学的教育应该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和长善救失原则。

  首先要根据小芳的年龄特征,尊重其个性差异,深入了解小芳,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应该认识到:小芳正处在青春期,具有逆反心理,她在课堂上“故意破坏纪律引起他人的注意”等行为都是逆反心理的表现,是为了得到周围人的关注。因此我会在了解小芳的基础上,用发展的眼光客观地看待小芳,既看到她课上不遵守纪律、欺辱同学等缺点,也看到她勇于承担任务、体育成绩好等优点,有针对性地对小芳实施德育。

  其次,我会遵循长善救失原则,调动小芳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其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其品德上的消极因素,促进其道德成长。可以对小芳性格上的优点,如性格直率、敢作敢为、勇于承担任务,以及其体育特


关注公众号

责任编辑:河南分校

教师教育网 教育信息网 人事考试网 资料下载

>>更多河南相关信息/资料查看

河南省洛阳市教师招聘笔试模拟题13河南信阳市中小学教师招聘教育综合知识笔试判断题汇总河南信阳市中小学教师招聘教育综合知识笔试多项选择题河南信阳市中小学教师招聘教育综合知识笔试单选题4河南信阳市中小学教师招聘教育综合知识笔试单选题2河南省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笔试模拟题汇

精彩推荐

换一换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咨询

备考资料预约

  • 省份
  • 市区
  • 考试类型
  • 姓名
  • 手机号
  • 验证码

互动交流

  • 华图教师APP题库下载

  • 微信公众号:htjiaoshi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