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河北 湖北 湖南 海南 黑龙江 江西 辽宁

江苏 吉林 宁夏 内蒙古 青海 山东 陕西 四川 山西 上海 深圳 浙江 天津 新疆 云南 西藏

河南特岗考试:2013年河南省特岗考试参考答案

http://henan.hteacher.net 2017-04-21 11:35 河南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推荐阅读:历年河南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答案解析汇总

一、单选题

1.A 【解析】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贯穿党的十八大报告的一条主线。

2.B 【解析】十八大报告指出: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3.D 【解析】《河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

4.C 【解析】热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是教师职业道德高低的试金石。

5.D 【解析】《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著作。

6.B 【解析】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7.D 【解析】教育目的是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根据一定社会发展和受教育者自身发展的需求及规律,对受教育者提出的总的要求,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同时也反映了教育在人的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

8.C 【解析】“学不躐等”指学习不能超越次第,“不陵节而施”是指不超越学生的接受能力而进行教育。

9.D 【解析】略。

10.C【解析】我国学校德育途径是广泛多样的,其中基本途径是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11.B【解析】教学是在一定教育目的规范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是教与学两方面的辩证统一。

12.C【解析】了解和研究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13.B【解析】学生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应用。通过知识的应用,使理论联系实际。

14.B【解析】差异律指对象和背景的差异越大,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开来越容易。在物质载体层次,应通过合理的板书设计、教材编排等方面恰当地加大对象和背景的差异。

15.C【解析】初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开始形成且品德出现两极分化的阶段。

16.A【解析】关键期,也称为敏感期、最佳期,是指人的某种身心潜能在人的某一年龄段有一个最好的发展时期。关键期既包括有机体需要刺激的时期,也包括有机体对某种刺激最脆弱的时期。

17.C【解析】当学生面对重要考试时,教师应使其紧张和焦虑程度控制在中等水平。

18.A【解析】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第一是学会调适,包括调节与适应。第二是寻求发展。学会调适是基本目标,以此为主要目标的心理辅导可称为调适性辅导;寻求发展是高级目标,以此为主要目标的心理辅导可称为发展性辅导。

19.C【解析】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近年被开发引进教育领域的一批现代传播媒体,如幻灯、投影、广播、录音、电视、录像、光盘、电子计算机等软硬件及其相应的组合系统(如语音实验室、多媒体电教室、电子阅览室、微格教室、多媒体电脑机房等),都没统称为现代教学媒体。

20.C【解析】考察问题表征的含义。

二、判断题

1.√ 【解析】略。

2.√ 【解析】略。

3.√ 【解析】含义考察。

4.× 【解析】由精神条件所决定,而不是物质条件。

5.√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七条。

6.√ 【解析】《教师专业标准》的相关要求。

7.√ 【解析】《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的基本理念规定,教师是反思性实践者,在研究自身经验和改进教育教学行为的过程中实现专业发展。

8.× 【解析】略。

9.√ 【解析】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10.×【解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从小学三年级至高中三年级的必修课程,是在课程计划与课程标准以内的课程。

11.√【解析】略。

12.×【解析】实践锻炼法要求:①坚持严格要求;②调动学生的主动性;③注意检查和坚持。

13.×【解析】体现了教书育人精神。

14.√【解析】略。

15.×【解析】学校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场所。

16.√【解析】概括化理论认为先前的学习之所以能迁移到后来的学习中,是因为在先前学习中获得了一般原理,这种一般原理可以部分或全部地运用于后面的学习中。对原理了解、概括得越好,迁移效果也越好。

17.×【解析】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最好能利用机会把正反两种例证同时加以说明。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年龄越小,越应该多用正例。

18.×【解析】青年初期又称学龄晚期,这一时期的青年、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

19.×【解析】适当过度学习是非常必要的。

20.√【解析】有效利用社会资源是学业求助策略的一种,因此属于学习策略之一。

三、案例分析题

1. 【参考答案】

刘老师的做法是正确的,因为他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关爱学生、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爱国守法等规范要求。

(1)刘老师的做法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关爱学生。关爱学生要求教师尊重学生人格,爱护学生,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要有耐心,不讽刺,挖苦,不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案例中刘老师不但在生活而且在思想上都对学生进行关爱,符合教师职业道德。

(2)刘老师的做法符合教师道德规范中的爱岗敬业。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要求教师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志存高远,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认真负责。案例中的刘老师能够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资助学生,不让学生辍学,甚至还去学生家里做思想工作,使学生能够完成自己的学业,符合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

(3)刘老师的做法符合教师职业道德中的为人师表。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刘老师一直努力洁身自好,不但资助学生还在献出了自己的爱心,为同学们作出了表率,是我们学习的榜样。符合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

(4)刘老师的做法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案例中刘老师能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依法履行自己的教师职责。符合爱国守法的职业道德。

2. 【参考答案】

我非常赞同案例中老师的做法。因为案例中的老师运用了几种教学原则、教师职业素养,新课程改革的相关理论,所以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案例中主要运用的教学原则有:

1.启发式教学,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中的老师不断的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方法皆属于启发式教学原则。

2.直观性教学: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案例中的老师运用游戏的方法给同学们主观形象的呈现在眼前,能直观感知谁赢谁输,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3.循序渐进: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案例中的老师按照系统性进行教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4.案例中主要运用的教师职业素养中的教师拥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扎实的学科素养。能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案例中的老师运用了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观,把教师看成是学生的引导者和促进者,不断的引导学生向问题的答案不断的迈进。

5.案例中还运用了新课程改革中教学观,把教学看成是一种注重的是过程而非结果,案例中的老师自始至终注重的课程的不断开发和创生的过程。

综上所述,我非常赞同这位老师的做法。

四、论述题

【参考答案】

课堂气氛是指在课堂上占优势地位的态度和情感的综合状态,它具有独特性,不同的课堂往往有不同的课堂气氛,同一课堂也有可能呈现不同的课堂气氛。

课堂气氛可以分为三类:对抗的、消极的和积极的课堂气氛。对抗的课堂气氛是失控的课堂气氛,学生反应过于强烈和兴奋,消极的课堂气氛中学生过于紧张或懈怠,这两类课堂气氛都不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是需要避免的。作为教师,应当适当调控课堂气氛,使课堂中呈现出积极的课堂气氛,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具体来讲,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调控课堂气氛:

1.转变教师领导风格。在教学中,相对于权威型和放任型的领导风格的教师而言,民主型的教师更容易和学生交往,同时能够聆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在民主型教师的带领下,班级更容易形成积极的课堂气氛。我以往的教学经验使我知道,作为一名教师,除了对学生严格要求外,还应该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举例)。只有这样,才是一名民主型的教师,才能受到学生的尊敬,学生才能在上课的时候认真听讲,保持积极的课堂气氛。

2.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应适当、适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会影响课堂气氛。教师对学生过高或者过低的期望都会影响学生对于课堂情境的反应,作为教师,首先应该接受学生的意见,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期望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其次,教师对课堂上学生的不同反应给与不同的反馈,及时表扬和鼓励学生,通过目光、手势和语言等方法向学生表达老师的积极关注,其次,教师对学生的提问应有差别,对于不同期望的学生,教师提出不同难度的问题,并进行激励性、发展性的评价,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最后,教师应采用启发式教学,破除教师中心和书本中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于学生的问题应耐心和用心回答,保护学生好奇心,传达教师的合理期望,从而鼓励学生积极学习,维持良好的课堂氛围。

3.建立和谐的课堂人际关系。在教学中,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积极课堂气氛形成的基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师应做到民主平等和关爱学生,和学生多沟通,多交流,不仅在课堂上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还应该对课堂上表现不佳的学生进行了解和研究,通过谈心、聊天或家访的方式去关爱学生,满足学生的需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其次,在教师的带领下,和学生共同制定班级纪律,选出班干部,并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促进班集体的形成。再次,教师应和其他任课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和校外的教育力量、学生的家庭一起,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的教育,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促进学生与教师、家长、社会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建立起积极的课堂气氛。

4.应灵活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离不开教师正确教学方法的选用,目前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实验法等,不同学科的任课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科的特点灵活选用教学方法,多采用新课改倡导的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来引导和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有助于积极课堂气氛的形成,是教师调控课堂气氛的另一重要途径之一。

五、教学设计题

【参考答案】

挫折和失败是成长所需要的

【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面对挫折与失败的正确态度,学生能够正确对待生活中的问题和挫折,学习自我调节的方法,提高适应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现实案例的分析,提高学生心理承受能力。

3、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生活中的挫折与失败,并能够认识挫折与失败对以后成长生活带来的意义。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面对挫折与失败的正确态度。

【教学难点】理解挫折与失败对成长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导入环节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快乐与烦恼,那大家能不能各自说说,从中你们又学到了什么?”。

学生作答,教师引入课题——挫折和失败是成长所需要的。

二、探究新知

共同欣赏《贝多芬》视频,从感性上加深学生对失败挫折的感悟。

学生欣赏完视频后,教师引导学生畅谈观赏感悟。

学生分组展示课前所搜集挫折与失败的相关素材,并结合自己的资料进行解释。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进行作答

学生展示小组成果后,老师进行总结,并给学生展示美国著名演员多次遭遇拒绝后,扔坚持自己梦想的案例,共同得到结论:在我们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遭遇不同的挫折与失败,这些都是我们成长经历中不可或缺的,能够不断激励我们的成长。

三、拓展延伸

教师创设生活中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情境,请学生利用今天所认识的知识来解决各事件。

四、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收获,请学生畅谈本节课所学知识与收获。

 
12

 

六、作文题(略)

 

关注公众号

责任编辑:河南分校

教师教育网 教育信息网 人事考试网 资料下载

>>更多河南相关信息/资料查看

2024年河南教师招聘教综往年试题汇编答案解析2024年河南各地市教师招聘往年试题答案解析汇总2023年河南各地市教师招聘往年试题汇编答案解析汇2023年河南安阳教师招聘往年试题汇编答案解析2023年河南郑州教师招聘往年试题汇编答案解析河南教师招聘考试典型试题荟萃之解答题四

精彩推荐

换一换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咨询

备考资料预约

  • 省份
  • 市区
  • 考试类型
  • 姓名
  • 手机号
  • 验证码

互动交流

  • 华图教师APP题库下载

  • 微信公众号:htjiaoshi

在线客服×